时间: 2025-01-30 18:52:56 | 作者: 江南APP体育官方网站-塑钢门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 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我局格外的重视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持续强化客户服务,当前,高级技工学校2家,其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1家,形成了一个“龙头”“多点开花”的培育格局。
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培养技能人才27.8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9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299人,高于省“十四五”规划的1000人水平;先后培育全国技术能手6名,江苏工匠3名,省级企业首席技师14名。
目前,全市产业工人及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许多企业由于技术改革、产品升级等方面的因素,用人需求已由“普工”转为了“技工”。我局以创建技师学院为契机,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育高质量服务。
一是科学规划发展思路。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府关于逐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如皋市优秀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如皋市“十三五”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如皋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如皋技师学院创建方案》等,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培育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推进措施和扶持政策。二是优化完善发展机制。整合第一中专和技工学校优势资源,争取到省市人社、教育系统的全力支持和办学指导,创新建立了人社、教育共管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体制,资源叠加,优势富集,实现“1+1>2”的建设效应。同时,充分的发挥民办机构补充作用,指导各家有计划地进行技能人才阶梯式培养,做到程序规范、贴近市场、服务就业创业。三是精准锚定发展趋势。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管部门,我局专门走访市内大量企业、赴省内外多所技师学院调研学习、拜访业内多位专家领导、组织学校多次研讨交流,明确了以地方产业、重点企业为服务主体,以校企合作为培养方式、以产业需求为培养方向、以实训实操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技工教育模式。
当前,我市技能人才培育上还存在能力偏弱、层次较低的问题,缺乏强有力的载体平台。因此,我局牢牢抓住技师学院创建这个契机,一是夯实基础设施。完成学生公寓改造出新、图书馆改造、建筑中心改建、智能装备制造设备、装配式建筑实训设备设施等改造。实训基地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配置门类齐全的实训中心13个,实训工位3059个,实训设备总值达6655万元,年社会培训超1万人次。二是强化师资力量。市高级技工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26人、弹性学制2000人,从事技工教育教师209人。学校大力推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制定“新进专业教师计划和在岗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动将教师派送到企业一线参与实践,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和实操展示,帮助专业教师及时来更新专业相关知识、学习最新技艺。三是丰富合作模式。市高级技工学校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以“订单班”、实训基地、产业学院模式为主的“校企合作”;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东南大学、常州大学、南通理工大学等高校在产学研对接、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校校合作”;与陕西洋县、河南濮阳、云南保山、贵州毕节等劳务合作基地在学生交流、培训实习、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与园区、有关部门共建“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基地”“化工园区公共实训基地”,在社会化培训方面开展“校政合作”;此外,充分的利用好教师企业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推动技术技能创新和实践经验在实际生产中、教学中转化成果。
充分尊重市场化运作规律,将公司运营手段运用在办学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能力建设为出发点,以解决企业堵点痛点为抓手,增进校企合作积极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业链的有机衔接,实现校企合作深度对接,产教深层次地融合。一是紧扣重点企业需求,开设贴合市场实际的专业。调研中发现,全市6%的重点企业带动了全市60%的就业量,因此,我们将工作重点更加倾向于重点企业,在全市开展拉网式摸排,对企业技能需求来做调研梳理,按照“专业群对接如皋产业群、学校专业对接骨干企业”的战略,今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部署要求,联合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了研讨,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二是深化合作内涵,打造产教融合品牌。我局深度绑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帮企业剖析痛点堵点,从人才教育培训、技术攻关、合作生产等方面为企业出谋划策,调动公司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借势用势,利用企业的资源实现自身能力提升,达到了“弯道超车”“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市高级技工学校围绕光学超精密加工、高端焊接、汽车零部件、智能建造和装备建筑等特色专业,建设了“霖鼎、森松、汤臣”3个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并新建“百林科”产业学院。学院从“产、学、研、训、创”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服务于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加工,把纯教育的投入为产出化投入。目前,霖鼎产业学院为全国唯一光学超精密加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每年为上海本部和如皋工厂输送40名技术工、每年培训不少于100人;森松产业学院已培育学生215人,汤臣产业学院已培育学生179人,学生入职待遇月薪均过万。例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与中科蓝海、李群自动化、德累斯顿芯片学院、德国bbw教育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通过提供真实工作场景与生产系统,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育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三是大力营造氛围,树立技能成才风向标。注重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每年组织并且开展“如皋技能状元”竞赛10多个,开展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如皋工匠”及“技艺如皋”等评选活动。走进校园、走进企业,大力宣传技工学校、培树技能人才典型,在企业走访时呼吁企业重视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待遇。对订单班、产业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渗透企业文化,通过安排实习、参与企业活动等,提升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倡企业家们在办好企业的同时,可以通过联合办学、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捐赠或提供实习设备、为成绩优异的学子提供奖学金等方式来表达企业对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在校企合作订单模式实施过程中,企业能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让课程开设与企业岗位技术方面的要求相结合,让专业技能实习与企业岗位操作相吻合,真正的实现订单培养,校企共同育人。更好地推动我市补齐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短板,有效破解产业高质量发展难题,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